拉萨代挂经幡 风马旗 五合一经幡 提供照片
代挂完毕提供照片!!!
声明:药王山今年是彻底不让挂经幡了,所以一律挂在拉萨河边或者色拉寺后清净的地方。
我发现里很多人在盗用我的说明和照片,这样不好,因果业报,举头神明,良心为鉴。
代挂经幡:一条(咨询特价),长度约10米
如需在经幡上写名,请留言或邮件告知,一般就是省份姓名就可以了。经幡上一般写上挂经幡人的地址姓名,但是现在个人隐私问题太严重了,所以就不写得太详细了。
关于风马旗,有着很多种美丽的传说。最常听到的有两种,一种是: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,手持经卷闭目思索时,一阵大风刮来,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经书。它们在风力的 作用下,碎成了千万片,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,带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手中。凡是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。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,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,上面印上经文和佛祖的像,把它挂在风吹得着的地方,以求消灾祈福,祈求平安。
另一个传说是:一个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经,回来的路上过河时把经书弄湿了,他把经书全摊开凉晒,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入定。突然间,天地响起法锣、法号,阵阵梵音回荡,微风拂面,天宇盘旋。僧人感觉浑身通泰,大彻大悟。他微微睁开眼睛,原来一阵风起,刮得经书满天满地满河面。据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僧人的顿悟和颂扬佛经,就把经书印在布上,直接挂于天地之间。是那些飘扬在风中的彩旗天长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祷用的经幡。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。故而风马旗成为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,亦是藏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互相融合后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征。
藏语中称为“隆达”,也有人称之为“祭马”、“禄马”、“经幡”、“祈愿幡”,不过,人们更习惯称它为“风马旗”。风马旗的颜色分白、黄、红、绿、蓝五种。民谣中唱道:黄幡象征自现莲,红幡象征雨调和,青幡象征后裔长;红幡插在草坪上,如鹿角光耀眼;红幡插在屋顶上,如红火永兴旺……布的颜色在这里是有明确的寓意的,即所谓西赤、东青、南黄、北绿的宇宙四方之说。在藏族人心目中,白色纯洁善良,红色兴旺刚猛,绿色阴柔平和,黄色仁慈博才,蓝色勇敢机智。 构图代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寓意五行循环往复、生命经久不息。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,即马象征灵魂(或吉祥),鹏象征生命力,虎象征身体,龙象征繁荣,狮象征命运。插挂五彩风马旗,象征着天、地、人、畜的和谐吉祥;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;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;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礼赞;希冀能借助其力牵引升腾,而使运气增长,福星高随。
藏地认为在神山圣湖等处挂经幡有很多功德。挂一经旗将无病,二面长寿,三面受用广大,十三面愿望成办,百面不堕恶趣,三百面往生净土。若为清净业障、病障、魔障、邪恶所生的种种扰乱或许多不顺,家庭不和睦,事业阻碍,婚姻不如意,亲人常常遭受不吉祥,或者有邪魔导致的不顺。建议悬挂300面以上,则能迅速改变状态。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,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,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,以示致哀。
拉萨最著名的挂经幡地就是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。药王山,藏名夹波日,意为“山角之山”。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。海拔3725米,有小路可至峰顶。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,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。过去,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,底层是门洞,是拉萨城的门户。60年代拉萨扩建,拆掉了佛塔,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。有人认为断了神脉,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。每年藏历年来临时,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。现已重新以塔相连。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,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,从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,叫查拉鲁普。相传,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。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,据说藏王松赞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鲁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,用当时西藏很紧俏的盐作为工匠的报酬,掘崖粉一升,给盐一升。接着,又在石窟里开凿了转经廊道。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,中间几经兴衰,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。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,面积约27平方米,洞口有一中心柱,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,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,廊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,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布与文成、尺尊两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、禄东赞的造像。药王山后面有拉萨十分著名的万佛崖,附近有很多刻玛尼石的人家。每年藏族的挂经幡节这里都热闹非凡,但是因为近年连续几次大火,挂经幡节已经取消。
药王山的风情,图片中的活佛就是主持修建药王山甘珠尔佛塔的活佛,他来自四川,前后共经历14年,我有幸目睹了最后的两年。
-
最近销售:0 掌柜:宓泰旗商贸城¥170 元